Appearance
对AI有了新思考 2023-06-05
同时被活动精选和编辑推荐,但还存在一些Bug。和一些前辈聊了聊,还是有不少收获的,虽然有些比较硬核。
独立开发的日常
终于把修复小组件的版本上线了,加了个活动展示。在宇宙怪兽的提醒下才发现上App Store的app页推荐了,精选活动的推荐确实是第一次上🤣开心是开心,但远没有以前第一次上榜时的兴奋了,可能是我胃口变大了哈哈哈哈,本来还说这种活动页的推荐会不会曝光没那么多,因为我其实不怎么关注,然后第二天就也登上周编辑推荐了,应该是作为重大更新上的榜,上一次编辑推荐在第4,这次在第6,比起这个如果有一天能在Today页推荐我得开心死。好事成双,「最美应用」公众号又一次推荐了事线,顺便整理了下之前被收录的文章,准备做一个成就墙。
虽然小组件的bug解决了,但是还有一个图片上滑闪退的bug还存在,之前和保存微信图片是一个问题,没想到是另一个问题,貌似有解决思路,这两天提交一个内测尝试修复下。
找实习的日常
投了好多,不过都还在简历初筛阶段,其中有一家公司给我打电话过来,我看号码是座机,以为是广告直接给挂了,然后反应过来会不会是面试电话,打回去一听果然是“欢迎致电xx公司xxx“,不过没人接听,可能是单向的那种,后来也没再打来了,哭死。先投的几家是大厂,因为学校一般,不知道会不会简历连都过不去,如果能进面试阶段的话其实就知足了,积累下面试经验。
一些思考
小厂也值得一去
在宇宙怪兽的提醒下,发现上编辑推荐了,开心之余也浅聊(请教)了下。总结一下:
如果你有不错的idea,不用怕同类中别人有更成熟的产品,甚至是官方亲自下台做app,你只需要找到你擅长的方向,并把他做好。大部分产品都不是垄断级别的,具有丰富性,因为市场足够大,同类产品彼此之间其实也不会有太大影响,所以你只需要服务好属于你的忠实用户,把你产品的核心功能深耕下去就好。相对来说,我们的体量都太小了,可能毛毛雨的体量就能支撑我们的理想收入了。
有时候小厂反而会比大厂能学到的东西多。在大厂的话,因为带我们的人都职级都不高,可能平时接触不到厉害的人,但是你如果去一个小厂的话,带你的人可能都是些非常厉害的人,可能老板亲自带你。所以如果能去一个厉害的小厂,反而能接触到更宽的思维方式和成长路线。
经常能在app store上看到怪兽大大的作品,我的番茄每天在各种推荐位都能看到,不是这个专题就是那个热门,新作lemo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还要多向大大学习。
对AI有了新的看法
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朋友所在的创业团队的创始人聊了聊,收获颇多,中间聊到了AI,摘取一点聊天内容。
提到AI大家应该首先会想到ChatGPT,或者是一些代码助手、文案生成,虽然AI的热度越来越高,但我对AI的兴趣一直不是很大。一个原因是我不能100%信任AI,比如AI可以帮我把记录的一段话提取出一些标签出来,但在这之后我会再去检查下,以保证它确实是我想要的那个标签,而这个修正的过程和一开始直接由我来处理的过程其实相差不多。所以我使用AI的场景只是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尝试,而不是作为首选。另一方面大部分AI场景千篇一律,随着ChatGPT的发展,所有开发者都有能力接入api,于是市面上越来越多或大或小各式各样的app,开始把AI作为卖点做宣传,但其实仅仅是接入了接口或是稍作修改。
未来AI会是一个基准,一个起点,而现在这些把AI当作卖点、噱头的人则会被这个黑洞吞噬掉。
在和大佬聊过后,一致感觉这种行为很low,但我的角度比较简单,因为大佬在很早之前就接触过大语言模型,并且是做相关研究的,所以站的角度会更高一点。
未来有价值的创业分为两种,AI+和+AI。
AI+是基于AI做业务上的创造,+AI则是给现有业务结合AI,更适用于有掌握着私有化数据的产品。
ChatGPT的爆火让我们又回到了DOS时代
随着ChatGPT的爆火,我们又开始写“命令行”了,甚至我们要说请,但命令行其实并不是最好的输入方式,在不同场景下仍需要更合适的交互界面,可能是按钮、可能是图像、可能是图像甚至是没想过的方式,而下一个做界面创新的公司会是更有价值的创新。
结语
要开始学下前端了,之前的想法可以慢慢开始实现了。简历投了快一周了,下周应该会是忙碌的一周,希望有好消息。